你真的了解自己嗎?使用第三人稱敘述、換個角度看事情,5個步驟提升自我覺察技能

先從感受開始

很多人都知道自我覺察很重要的是反思,但確切在執行覺察的時候其實還有一個要注意的地方是學著感受,不只是依照邏輯去判斷今日發生的事情,更多時候要問自己的是:事件當下感受到什麼?有什麼情緒?是什麼導致我這麼做?這些動機、感受以及情緒方面的自我覺察,不是大腦的邏輯思考可以想出來的。必須讓自己學習專注在事件的當下,安靜地跟自己相處,所以正念、冥想等等會是蠻好去著手的方向,總之請著學習在生活中把感官漸漸打開。

三個面向串聯成故事

來講故事吧!覺察的時候,除了想著我今天…之外,也能夠用第三人稱視角來看待,也就是「他」今天…,我們變成旁觀者角色描述自己的事情,接著把情緒、認知、行為添加在故事中,三個面向是可以串聯成一個合理的故事。情緒包括正、負面的情緒,認知包含事件之前推動内心的念頭,以及事情後所產生的想法,不論是對事件、對其他人或者是對自己,只要是外顯能發現的都算是行為。用第三人稱去敘述,能幫助我們換個視角看待事情,有時會有不同的解讀和發現。

更重視互動

覺察是個動態的過程,除了自己出力做覺察以外,很多時候必須藉由別人給我們的回饋,讓我們進步更多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,把自己封閉起來或者只跟特定族群的人交流相處,其實會大大侷限認識自己的廣度。當然跟什麼樣的人交流獲得回饋,以及哪些人的評價真的能當作參考值,這是我們需要去經歷的。從互動中獲得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,經過接納認同之後,進而衍生出想展現的自我,內部外部相互整合讓覺察更加完整。

阻礙自我覺察的地方

有一句話說:覺察是改變的開始。所以當畏懼改變、排斥成長,有可能覺察也位於停滯期。自我欺騙的行為也是這樣衍生而來,想安於目前的自我當中,所以覺察的功能隨之消退,久而久之變得相對個性固著、僵化,這一些都是彼此串聯影響的。不否認的是自我覺察要花相當多的心力,細緻的觀察學習,不停地接納自己,是個永遠不會停的過程。請勇敢有決心的面對這件事,把覺察當作旅程,欣賞不同階段的樣貌。

學著關心自己不去批評

發現自己有著非預期中的特質,不知道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?很多人會開始給予批評,因此感覺愈來愈糟,我想要提醒的是,覺察這件事情請試著溫柔,帶著關心和好奇去看待自己,每個人的特質背後都有故事,進而讓這些特質長久存在著,你了解自己的故事是什麼嗎?目前這個特質又怎麼陪伴你?把這些釐清,不要給予評價,先試著了解。了解後才能夠做到原諒甚至接納自己,直接忽略關心這個步驟就強迫改變,其實非常容易走向極端,記得先對自己溫柔一 點!

原文出處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R61laIM7Ly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