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觀點:西線無戰事|為什麼戰爭衝突不斷發生?從戰爭電影認識集體意識

當我在Netflix看到《西線無戰事》這部影片,我並沒有馬上點選進去觀看,因為我不想讓戰爭片壞了我的好心情,但過了幾天,我還是看了…..

相信大家對這部片都不陌生,改編自1929年德國作家埃里希·瑪麗亞·雷馬克(Erich Maria Remarque)的革命小說《西線無戰事》,作者本身曾親身經歷第一次大戰,是一部反戰的小說,先前也曾經被拍過電影。

這次在Netflix 《西線無戰事》是第三度被翻拍,而且是由德國導演愛德華執導,忠實地改編了雷馬克對戰爭的陰鬱態度和尖刻批評,拍攝手法寫實,裡面沒有英雄人物,只有一位對國家充滿愛國主義的17歲熱情少年,急欲上場征戰,為國家貢獻一己之力。

戰爭始終是殘酷的,少年在這場戰爭中看到了人性的寫實,在戰場上長官說了算,你只能服從命令,在戰場上為了自保,你只能奮勇殺敵不能心軟,有好幾場戲,我感受到少年內心的掙扎,他內心有許多的疑問,或許他很想問:這就是愛國的表現嗎?

這場「壕溝戰」陣亡人數將近300萬士兵,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士兵和平民傷亡超過3500萬。

戰爭的發起其實就是一場意識的戰爭,是政治人物的自我意識,或是平民百姓的集體意識,大家都在捍衛自己的正義價值,沒有絕對的對與錯,都是權衡之中比較下來的,因為「比較」所以有了得失心,有了利益衝突,有了渴望。

透過戰爭的奪取,戰爭的廝殺,當你刺進對方的心,其實也是刺進自己的心,因為就在那一霎那,你會感受到對方的痛,因為你們愛的能量是串流在一起的,從來就沒有分開過,如果你搞懂了宇宙的一體性,你就會好好的對待彼此。

戰爭雖然很黑暗,但卻能激發人們內在的光,喚醒人們內在愛的意識。

原文出處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lBqdelPQ-j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