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關係中總是缺乏安全感?!從心理學依附關係學習如何去愛

依附源自於孩童經驗

依附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本能行為,在誕生之後,跟母親建立第一次情感連結,理所當然也影響我們往後怎麼跟其他人互動建立關係,如何理解這個世界!差異主要跟母親照顧的方式相關。假若都媽媽有看到小孩的需求,給予適當的回應愛護,長大後依附關係相對也會較為正向安全,但有些母親不懂怎麼回應需求,甚至看到哭鬧行為就感到厭惡,用懲罰代替回應。更不用談未婚懷孕、家暴問題、經濟困難等等環境因素,導致母親對照顧有忽略的情形,以上總總都會牽動影響我們的依附關係。

四種依附關係型態
假若我不是安全型依附

上一頁介紹四種依附關係的型態,但每個人的依戀類型並非絕對,可能位於座標上任何一個位置,或許能同時發現兩種型態存在於我們身上,只是比例高或低的差異!那假如我不是安全型依附呢?孩童經驗雖影響依附關係很大,但隨著成長經歷,有了新的人際滋養、重新看見自我價值,這個座標也會跟著移動,結論:每個人都有機會邁向安全型依附。

從現在學習怎麼愛
  1. 覺察即治癒的開始:不論發現自己屬於哪一種型態,都 一定能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根源,試著理解你那段不願意面對的過去,好好梳理那些經驗帶給你的感受。
  2. 了解自己、成熟的陪伴者:小時候不被理解,那長大之後更需要,能夠懂我們的傷痛,給予正確的互動來往,從中慢慢建立對的依附型態,朋友、伴侶以及專業資源都能是那個陪伴者。
  3. 其他生活角色也很重要:從一般人際關係獲取信任感,培養溝通需求的能力,是穩固親密關係的基礎,任何摩擦衝突,都能檢視反思,讓自己在互動上是更健全的。
關於安全感

在關係中,總會聽到很多人提及的是沒有安全感,也常常聽到專業回應說:安全感應該自己給自己!我想這個自己給的意思,就含括了我們理解過去的傷痛、接納自我的過程,很多時候我們會期待藉由別人來填補內心的空缺,但事實上,這個空缺是只有自己能補滿的,所以當發現不安的感受很常出現,或許能先冷靜下來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,花一 些心思去培養獨處的能力,畢竟沒有人能夠24小時都待在我們身邊。

原文出處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/CTkRNHopxPv/?utm_source=ig_web_copy_link